我的 Linux 学习经历
本文写于2007年,原题是《我的 FC 学习经历》。那时我研究生一年级,在折腾了半年 Linux 之后,把各种感慨总结了一下。原题目中的 FC 就是现在 Redhat 的官方社区版 Fedora Core 的缩写。
记得当时我只有一个四手的 Thinkpad T20,900元淘来的,配置很低,CUP 是 P3 的,只有256MB 的内存,20GB 硬盘。但是,这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,已经是很奢侈的配置了。
当时的教研室有几个师兄,很迷恋 Linux,也很喜欢折腾各种 Linux 的发行版,我也加入了进去,希望在自己配置很低的小本子上,能捣鼓出一台运行流畅而且很 NB 的发行版。
于是乎,折腾开始了。
和很多大学生一样,我最早接触的 Linux 发行版本是 Redhat,但是当时自己的基础实在太差,分区啊,命令啊,啥都不懂,很多基础的概念都闹不明白,系统老是装不起来,老不容易装上了也不会操作,最后顶多也就是看看而已。
2006年,读研之后,当时教研室也是各种发行版,有的人用 FC,有的人钟爱 Debian,有的人迷恋 Ubuntu(那个时候 Ubuntu 刚出,还免费送光盘呢)。自然而然的,我选择了 FC,毕竟和 Redhat 一样的,亲切。其实下面的文章就是当时配置好了 FC 之后的总结。
坦白的说,我到2008年开始,就不再使用 FC 了,转向了一个更加小众的发行版 Archlinux。主要的原因,有两点:
- 客观原因:我的 T20 配置太差,跑 FC 和 Debian 之类的大发行版太慢了,我需要一个轻量级的发行版,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定义
- 主观原因:Archlinux 的思想我很认同,到现在也是,KISS 原则,即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
我使用了将近三年的 Archlinux,直到2010年,我的工资能支付起一台新的 Thinkpad,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,我暂时告别了 Linux,进入了世俗的 Windows 世界。
2009年,我参加工作,在 Panasonic 做软件开发,那时候才发现,原来企业里面用的还是 Redhat多,即使不用 Redhat,也用比较稳定的 CentOS。
于是乎,我开始接触并学习了 CentOS。再后来,参加 RHCE 认证考试,也就100%的选择和使用 Redhat 系列的 Linux 发行版了。
无独有偶,2011年的时候,我开始接触开源的虚拟化解决方案,使用了一个叫做 Proxmox 的虚拟机管理系统,是基于 Debian 的,于是又把之前扔掉的 Ubuntu 的一些命令和知识点捡了捡,学了一整子 Debian。
总结起来,我的Linux学习历程如下:
- 2004 ~ 2006 Redhat, 红旗 Linux:系统安装,图形界面的简单操作,LPI认证等
- 2007 ~ 2008 Fedora Core, Ubuntu, Debian, Slackware:各种桌面管理器(Gnome, KDE, XFce, FVWM, LXDE)的配置,中文支持,程序编译,Windows 替代软件的使用等
- 2008 ~ 2010 Archlinux:完全代替 Winodows,日常使用的 OS
- 2011 ~ 2014 CentOS, RHEL:软件开发,环境配置,RHCE 认证考试
- 2012 ~ 2014 Debian:虚拟机的配置,管理
- 2013 ~ 现在 MacOS(FreeBSD):日常使用的 OS(Macbook pro 13’)
(以下是原文)
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,我选择了 Linux 作为工作环境,以前只是兴趣索然而去玩 Linux,而这次是来真的,我用了大约一个礼拜对时间才把基本的环境配置好,真是太折磨人了!但是,现在用起来还真顺手,心里有一种成就感。也许这就是 Linux 的魅力所在吧: 必先苦其心志,才能得到最后的果实。
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,我把它都写下来。如果哪位朋友不幸看到了,如果对你有帮助对话那就更好了。
我选择的系统是 Fedora Core 6, 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系统版本。因为以前用过 RedHat。 想必这俩个本是一家的 OS 也应该有几分相似。幸亏有师兄帮忙,要不然就更费事了。
系统安装—进不了图形界面
从安装开始我就感觉前途迷茫了。因为师兄是从 iso 镜像直接安装的。具体的安装方法网上到处都是,就不再说明了。
问题就出在安装之后 X 怎么也启动不起来,一直报错说什么没有找到显卡缓存,或者没有正确配置显示器之类的。我上网查了一下,有人说什么把 BIOS 里对显卡设置从 1M 改到 8M。我看了一下,我的本来就是8M。
最后没有办法,我放弃了,选择重装。但是当我第二次引导的时候我看到里有 “update the system” 选择(具体记不住了,反正就是类似于更新,升级之类的话)。死马当活马医,我选择了升级系统。不料,升级完毕之后就能进入图形界面了。
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是为什么。我的显卡是 Intel845 集成显卡。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我同学的机器上,解决方法也一样,见鬼了!
NOTE: 当你 FC6 进入不了图形界面时,不要着急重新安装,做一次系统升级试一试。
字体配置—中文乱码
中国人使用 Linux 最郁闷的就是汉字的显示问题。在这个万码奔腾的年代,虽然有UTF-8的包容。但是面对各种本地化的汉字编码,该乱的时候还是乱了。
FC6 默认的汉字编码是 zh_CN.UTF-8, 在访问 Windows 分区的时候会有乱码,曾经有人建议说改一些配置文件:
- /etc/sysconfig/i18n
- ~/.bashrc
- ~/.bash_profile
- 甚至还有 /etc/environment.
这些文件我都改过,无非是加入以下几行内容:
1 | LANGUAGE="zh_CN.GB18030:zh_CN.GB2312:zh_CN" |
这样的改法很恐怖,因为改完了之后终端里面是没有什么乱码了。但是,Windows 分区里面的乱码怎么也消除不了,有的汉字能显示,有的不能。不管我怎么改,用 locale 查看的时候 LANG 始终都是 zh_CN.UTF-8。
最后我干脆不改了,想要恢复到初始时候的样子,于是又一顿叨逼叨。
NOTE: 当你想要改变系统的设置时,不要轻易改动 /etc 下的文件,推荐的做法是在你的 ~/ 下进行修改。
我先将系统的编码恢复到zh_CN.UTF-8。然后
vim ~/.i18n
在这个文件里也加入了
1 | LANG="zh_CN.UTF-8" |
其实这句不加都行,如果你想改成其他的编码,就改这个文件吧。
在 ~/.bashrc 里面加入:
1 | export LC_TYPE="zh_CN" |
这样一来,Windows 分区的乱码解决了。对了,要在开机时自动挂载 Windows 分区,还需要在 /etc/fstab 中加入下面几行:
1 | /dev/hda1 /mnt/c vfat user,rw,exec,umask=000,codepage=936,iocharset=cp936,shortname=mixed 0 0 |
现在的问题是用 vim 时,中文显示还是乱码,我在 ~/.vimrc 中加入了下面几行:
1 | let &termencoding=&encoding |
这样,vim 中的乱码就全部解决了。
至此,系统的乱码问题基本上算是解决了,但是还遗留了不少问题,如:
- 使用者 gftp 访问 Windows 下的 ftp 时中文目录会有乱码(网上说要打补丁,我嫌麻烦,用 lftp 了);
- 在终端下用 less 或者 more 查看中文文档时还会出现乱码;
这些问题如果哪位牛人能解决不妨告诉大家。
桌面环境—XFce 4
装完 FC6 之后,Gnome 的桌面很让人震撼,窗口特效非常棒,巨炫,但是,这些都是以更多的 cpu 和内存消耗为代价的。如果你追求完美,喜欢漂亮华丽的桌面,推荐使用 Gnome,感觉比 Vista 要好很多。其实,在这个版本里,还有两个主题: KDE 和 XFce。
KDE 大家都不陌生,庞大而笨重,但是提供了更多的功能,我系统里的中文字体就是在 KDE 下用图形界面装的,很省事(不要见笑,毕竟是初学者)。但是 KDE 很不稳定,里面有很多的程序用一会儿就崩溃了,而且巨耗资源。
XFce 我个人看来是很完美的选择。FC6 里面带有 XFce4 的安装包,它占用系统资源少,速度快。是务实、简约的代表。当然,它也有毛病。在 XFce 里提供了很多的设置选项,比如说 Settings Manager,你可以高度自定义桌面的风格,但是不要太贪心,里面的一些功能如: Splash Screen, Window Manager 等最好不要改动,因为把系统主题或者图标更改之后,桌面就会死掉,任凭你重启多少次也进不去 XFce 桌面。
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,换个主题曲(如 Gnome)或直接进入字符终端,把在 ~/.config/ 里面以 .Xfce* 打头的文件全部删除,接着来个 Ctr + Alt + Backspace ,重新启动 X, 在会话里选择 XFce,重新设置。
输入法 — 小企鹅输入法
虽然在 FC6 里面自带了 SCIM 输入法,但是它的智能拼音经常出现一些不智能的毛病,比如说诺大的工具栏每次都要手动隐藏,输入汉字时输入框老是会定位在一个很 SB 的地方,但是,值得称赞的是智能拼音提供了用音调选字,很不错的。
但是,我还是选择了 Fcitx (小企鹅输入法)。
要想使用 Fcitx,必须屏蔽掉 SCIM,可以在 ~/ 下建立 .xinput.d/zh_CN,在里面输入:
1 | XIM=fcitx |
然后在 /etc/X11/xinit/ 中把 xinputrc 的原来的内容全部注释掉(用#),加入下面的内容:
1 | XIM=fcitx |
重新启动 X 界面,就能看到小企鹅已经出来了。
至此,系统基本上配置好了,至于像多媒体播放等方面的东西就太多了。如果听歌的话,建议使用 xmms,简单易用,还好安装;如果装了 wma 的解码器仍然放不了 wma 的话,不妨找到libwma.so,拷贝到 ~/.xmms/Plugins/ 里面。
这只是我初次使用 FC6 时的遇到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,乱糟糟的,没有多少条理;如果有什么更好的方法,大家交流一下。
(END)